“求你别再夸我了” | 深怕“好评”来袭的我,怎么了?
下面的故事中有你的身影吗?
工作上,团队携手完成了一个项目。开会时,老板特别表扬了你。你一听涨红了双颊,心里默念着:“我也没做多少,不要再夸我了。”
邻居阿姨来到你家里,直夸你是一个聪明、乖巧的孩子。甚至抓着自己的孩子,让他好好跟你学习,你尴尬得想要逃离被当做榜样看的现场。
你总是会听到很多积极的评价,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上。每个人对你都抱着高的期待值,以至于当你选择了一个“普通”的工作时,他们都会评价,你这个“大才”却“小用”了。而你内心只想恳求他们:“求你不要看好我。”
很多人认为,被看好、被高评价是让人开心的事情,可对于你来说却避之不及。
但是,一旦你将此说出来,却有人会将此挂上“凡尔赛”的名号。甚至你自己也开始怀疑是否自己太过“矫情”、“自恋”?
而内心被人夸赞时而产生的焦虑却一直在提醒你,并非如此。
是的,这不是你的自恋也不是凡尔赛,你感受到的对积极评价的恐惧,是确实存在的。
有种恐惧,叫做“好评”
Weeks 等人在进行评价恐惧的研究时,提出了正性评价恐惧的概念。它指的是,对他人给予的积极评价感到恐惧, 并因此而担忧的一种情绪反应。
当你觉得他人给予你的积极评价,让自己感到担忧和无法承受时,你往往会采取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方式,逃避这一份“好评”。
01
去正性化思维
去正性化思维,是个体毫无理由地否认自己正性的经历、事迹或素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自我导向与他人导向。
去正性化思维的自我导向通常是采取贬低自己的陈述。
比如:你会忽略自己获得的高成绩和高成就,或者将其归因外偶然的、环境的因素。
去正性化思维的他人导向通常是将自己获得的正向的结果,归因于他人原因的想法。
比如:你获得晋升的机会,你将其归因为是TA的善良和提拔新人。
恐惧积极评价的你,将积极的体验和结果全部都进行外化的归因,排除了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02
回避关注
除了将积极结果归因于外部环境之外,你还会尽量避免参加一些群体性活动或是避免与他人有更多的眼神交流。
因为这些活动会使得你获得更多关注,逃离了全体也就意味着避免了他人的评价和期待。
《圣经》中有一则关于约拿“逃避关注”的故事:有一次,约拿奉上帝的命令去赦免罪恶之城——尼尼微城。本来,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和使命。可当他完成使命时,他却畏惧了。他觉得自己名不副实,所以躲藏起来,不让人纪念他。
除此之外,你也会采取“策略性失败的方式”来降低他人的期待值。
比如:本可以一天内完成的作业或项目,你会拖延到最后一刻或者延迟一天后完成。
当你采取低于一般水准的程度来展现自己的水平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更低、更安全的行为标准。
对高标准和竞争的恐惧
进化心理学认为,个体采取逃避自己获得关注的方式,将积极评价转移到他人身上,从而避免了积极评价带给自身的焦虑感。
这种焦虑感源自于,个体认为积极评价会导致他人对自己产生更高的标准和期待、以及可能导致竞争的出现。
01
越来越高的期待值
获得积极评价的人,通常会使得个体受到更多的关注。无法避免的是,其他成员会对该个体保留良好的积极印象,并提出更高的期待。
当你感受到他人对你积极评价的背后,是更高的标准时,便会带给你无形的压力。为了维持这种正性形象,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期望不断提高,可能会使得达到他人期望值,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外。这更是使得你无法负荷这灼眼的光芒,所以选择逃脱。
02
人际之间的竞争关系
其次, 积极评价会增加人际间的竞争。
进化心理学认为,每一个群体都存在高低的社会等级划分。当个体受到积极关注和评价时,也意味着个体在群体中的社会等级上升。
因此,处于更高阶级的成员便会将该个体视为威胁,而不断上升的个体也难免会感受到来自人际间的竞争冲突和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人际间的冲突,便会产生出一些防止自己受到竞争关系冲击的安全行为。比如:对积极评价予以否认或是尽量避免受到积极评价等。
走进恐惧根源,修复创伤
但是,真正影响到个体回避积极评价的根源,是你对“高标准”和“竞争”产生的感受和认知。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对积极评价的恐惧时,不用急着批判自己,也尝试不去用“我害怕自己达不到他人的要求”或者“我害怕与人竞争”的想法来一笔带过。
而是向内看到:逃避这两者的源头和意义所在。
在此,我列举了两个可能性以及应对方式。
01
只有“优秀”才能被“爱”
——区分现在与过去&无条件爱自己
很多人回避他人的积极评价,往往是因为没有感受到被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过。
在个体的童年时代,他们被爱的条件总是跟“成绩”、“优秀”捆绑在一起。
如果你也是如此,那么你便习惯将“优秀”与“爱”之间的关系画上等号,将他们的积极评价变成一种纯粹的功利关系,而无法感受到他人的评价之中也有纯粹的鼓励和欣赏。
在你内心中有一个悲伤和愤怒的小孩,一直试图呐喊着:“如果我不优秀,不够好,别人还会爱我吗?”
对于这样的你来说,
首先,你需要分清楚当你获得积极评价时,内心产生的负面情绪是属于此时此刻,还是过去。
辨别这个情绪属于哪一阶段的方法是:这个情绪会维持多久以及是否经常发生?
一般情况下,在当下让你感受到积极评价包含着功利性目的而引起的情绪,并不会维持很久,几分钟、几小时就过去了。
但若每一次,当你听到积极评价时,都会感受到不适感。那这种感觉便不属于现在,而是属于你的过去。
将这种情绪与现在区分出来,你便可以去感受他人纯粹的赞誉,赞誉本身就只是赞誉而已,并不包含其他的内容成分。
另一方面,想要从有条件的爱脱身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你无条件的爱自己”。
毕竟,离你最近、最了解你、最有机会拯救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当外界对自己施加苛刻的要求时,给予自己及时的安慰,寻找一个能够发泄的途径纾解内心的疲惫和悲伤。
只有将对外界的关注转移到你自己身上,你才能够从中走出。
当然,如果你无法依靠自己去感受无条件的爱而产生的能量和勇气时,最好的方式是寻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将咨询师对自己的积极关注当做是一面镜子,从中收取到爱的能量。
02
“积极评价”的不配感
——与“不配感”的想法拉开距离&纪录成就笔记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冒牌者综合征”。
它指的是个体看起来非常成功,但内心深处却“有强烈的蒙骗他人的感觉,仿佛成就都是虚假的”。这样的你表面上成就显赫、风光无限,却总感觉自己名不副实。
这跟你内心有一种“不配感”的核心信念相关。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因为性别、家庭氛围等原因,产生了一种“我不配获得积极评价”的想法。
长久以此,“不配感”便成为了你的舒适圈,只要你不逃离这个舒适圈,便能够防御威胁和足够安全。
当有人给予你积极评价或被人推到重要的位置时,你头脑便出现:“我不行,不要捧杀我,给别人吧!”的想法。
此时,你可以给自己的想法贴上标签,使得你与不配感的想法拉开距离。
比如:
用“我发现我有这样的想法”作为前缀加入你的想法之中:
我发现我有这样的想法:我不行,我怕被人捧杀,我想让给别人。
这个方法,可以帮你区分主观臆想与客观现实,保护自己不被主观的臆想所伤害。
除此之外,你可以将自己的成就纪录下来,这包括你做过的了不起的事、获得的荣誉等。
当你每次感觉自己名不副实的时候,你都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记录。
这一份清单是有意义的,它会在你不自信、觉得不配拥有荣耀时,很直接的告诉你:
这些你获得的荣誉,是真实存在的,是你值得拥有的。
祝好!
叶友才,《树大招风_社交焦虑者的正性评价恐惧》,心理科学进展
*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微信号:stesschina)联系以获得许可,欢迎分享。
作 者 招 募 & 投 稿
投稿邮箱:contact@stresschina.com
往期回顾
/亲子关系爸爸去哪了 | 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为何至关重要?/职场加油站反“玻璃心”的职场“钝感力”,究竟有多重要?
/自我成长
可爱的诅咒 | 照顾了所有人,却忘了照顾自己/心理科普